查看原文
其他

不开车的价投不是好厨子

鹭由器 鹭由器 2022-11-25
这是《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的读书笔记!


“后视镜”里的诱惑

定性不定量,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定量的数据没有被大多数人认可,它就好似眼前的一桌美餐,令人垂涎三尺,忍不住想上手。


老唐设定的买卖点和仓位配比,让很多人(包括我)有了想上手的冲动。


买卖点

在老唐的估值体系下,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理想买点为三年后合理估值的50%,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50%或者当年50倍动态市盈率,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


如果我们对此做个调整,结果会有什么不一样呢?


简单的将老唐三年后的估值再打八折,可以得出,三年后合理估值的40%作为买入点,三年后合理估值的120%和当前盈利市盈率40倍,二者中较低值为一年内卖点。


关注了唐书房公众号的话,可以在历史文章中找到历年以来每次交易,并结合当时的股价、汇率等进行回溯。考虑到早期的数据无法完全统计,简化起见,以他2018年之后的持股为分析标的。


以腾讯为例。


老唐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关注腾讯,首次买入价格为197.3港币,随后又分别在2017年6月和7月加仓两次,买入价格在260~270港币之间,折合2017年市盈率30倍左右,此后股价一路上行至2018年初的456.8港币。在新的买卖点下,无法形成交易。


参考2018年老唐对腾讯的估值(2021年2000亿净利润的毛估估,以25~30倍无风险收益率产品市盈率估算,届时合理市值5~6万亿,相对于当下2.7万亿市值),根据新的买点(5-6万亿人民币市值,乘以40%),可以在当年以250-260港币的价格完成腾讯的建仓。


时间来到2020年,则可以根据新的卖点(当年卖出点位6万亿人民币市值,打八折),在550港币的价格获利了结。实现两年一倍以上的收益,此时的PE约为40倍。


此后,腾讯的股价自2021年的高点一路下滑,又可以根据新的买点,在400港币左右的价格再次建仓(2021年理想卖点为3.6万港币,打八折后对应股价为397港币)。


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大致算出:

  • 已完成卖出的股票,可以获得至少同等倍数的收益,包括贵州茅台、分众传媒、海康威视。

  • 还未开始卖出的部分股票,可以在原买入价更低的位置入手,且在高点之前提前离场,比如洋河股份。

  • 受限于换汇限额和流动性等因素,部分股票会一直持有至今,收益率会低于原买卖点,比如古井贡B


综上所述,调整后的安全边际更高,而且年化收益率也会更高。


仓位配比


根据公众号《读史可以明智——对茅台的全面回顾和展望》一文公布的实盘数据:2014年初至2021年初,7年实盘约10倍,持股比例为47%的茅台收益22倍,年化55%,将茅台以外的53%仓位看成一个整体,年化10.2~19.5%。


老唐 “固执”的坚守了最高仓位40%这一比例,考虑到确定性并不是完全客观的存在,仓位比例可以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调整。


如果最高仓位限制为60%,并将其余持股同比例降低。从2014年到2017年,这部分被调整的资金年化收益会由10.2%-19.5%增至55%,整体年化收益率更大。


同理,在2021年茅台卖出后,会在合理价格和理想价格之下逐步将腾讯的仓位提升到60%。与仓位限制调整前相比,虽然会导致最近一年的浮亏幅度更大,但远远无法抵消前期茅台仓位调整带来的盈利增幅。


因此,调整后波动的幅度更大,但年化收益率依然能打。


如果你只看到了这里并记住了两条结论,请不要急着离开,因为这两句话可能类似于《葵花宝典》扉页上的文字。


以收益为王,在收益率这个显性指标的诱惑下,对他人成熟的投资体系进行“优化”是非常具有迷惑性的;在我看来,用经验来预测未来无异于刻舟求剑。


试想,不管是在同时期还是在未来,很有可能会存在或出现老宋、老元和老明这样的优秀投资者,他们与老唐理念一致但持股不同,但套用同样的调整策略后却取得了相反的结果,那又该如何决策?


我认为,在一个极端复杂且持续变化的系统里,无法通过有限的样本来获取持续有效的最优策略。数据都是之于过往的,而决定都是之于未来的,即使存在最优策略,在成为最优之前系统便会将其扼杀,开车导航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例子。


另外,基于样本统计而来的策略,必然有其局限,无法指导未来。买卖点的高低,普通投资者只能被动接受,无论估值如何调整,始终会存在无法买入或卖出的可能。仓位比例的设定,虽然有凯利公式的指引,但概率和赔率无法计算,只能从中得到一个模糊的结论:确定性多买点,反之亦然;而精确的仓位比例往往代表了主观的判断。


记得有这么一则关于统计的段子:

猪养在圈里,关心自己的命运,不知道饲养员是什么态度,于是找了两块石头,白石头代表爱,黑石头代表不爱,各放一块到罐子里,意思是五五开。次日要是饲养员来喂食,就再放一块白石头进去。

饲养员每天来喂, 猪每天放块白石头进去。猪的信心与日俱增。到第181天,猪推算出饲养员有爱的可能性高达181/182(99.45%)。猪终于放心。

当天,猪出栏了。


用经验数据无法预测未来,但将其固化可以约束自己的行为,可以减少盲目性而导致的决策错误和损失。


老唐的买卖点和仓位配比是不是最优的,我无法计算。但我认为,将抽象的逻辑理念演化为精准的数字游戏,背后隐藏着扎实而艰辛的基本功。


逻辑。对宏观的思辨、企业价值的推算、买与卖的设定,都隐含着让人折服的逻辑推理。


简化。众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有人嘲笑ecxel炒股的简陋,有人洞见极简背后的深邃。


克制。占市场先生的便宜,不追求极致,顺便乐呵呵看着朋友们抄自己的底;乐享牛市的馈赠,不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也不为坏运气反思。


投资没有圣杯,但有可靠的方法,老唐的方法是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的。



投资中的“交通规则”

前些日子跟几个朋友闲聊,涉及价值投资的话题时,我们将之类比为开车。细细想来,投资跟开车确实有不少的相似之处。


价值投资者们就是一个个驾驶员,他们都做好了行驶前安全检查并系好了安全带,行驶在同样的大路上。


左右侧和中间的车道任选,车速和安全距离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设定。


变道超车带来的快感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一直超车一直爽,一旦慢下来就会烦躁和不安。此外,变道超车的人需要频繁查看后视镜,无法将注意力聚焦在前方,稍不留神可能就会翻车,Game Over!


坚守一条车道且与前车保持一定安全距离的人,漫漫旅途可能是孤独苦闷的,但在下一个停靠点,你会收获一种叫内啡肽的奖励,并激励着继续前行。


但投资与开车又有着明显的不同,这里没有交规也没有交警。


难以想象一个没有秩序和约束的世界会是怎样的混乱和危险。幸运的是,价值投资这条大路足够宽,且有人早已公开了可行的生存法则,我们要做的,就是借鉴和跟随。


投资生存法则的核心是:设定并执行自己的交通规则,遵守规则好过自作聪明。


可现实是,缺少外部的约束,鲜有人能依据规则行事。就像没有红绿灯和摄像头的路口,违章和事故频发。


芒格在《穷查理宝典》举过一个例子:瑞典有一项严密的调查表明,90%的汽车司机认为他们的驾驶技术在平均水平线之上。


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


客观地对他人评价是一件极难的事情,常见的是过度的赞誉和过分的诋毁,且诋毁常常比赞誉来的更频繁。常见的情况是,他不就是持有了茅台吗?他不就是靠卖书致富吗?189元的茅台换53元的洋河,就这水平?诸如此类。


人通常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掌握此项技能的人的水平。


两位心理学家Dunning和Kruger在实验中发现:在幽默感、文字能力和逻辑能力上最欠缺的那部分人总是高估自己:当他们实际得分只有12%时,却认为自己的得分在60%以上!


很多时候,人无法认知并正视自身的不足以及这种不足的程度。


但是,能力差的人能够经过恰当训练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们最终会认知到且能承认他们之前的无能程度。


以上四点,就是“达克效应”的核心内容。私以为,社科类研究并提出的各种“效应”、“定律”、“法则”,并不像科学定律那般严谨的进行假设推理和论证,但在现实世界中可以找到大量的样本。


可见,设定规则易,遵守规则难。



为什么会做不好一顿饭?


经过几次“轻松愉悦”的家庭内部分工谈判后,今年由我来承担每日的早餐和每周大部分的晚餐。


多日的锤炼,做饭的技能可算是与日俱增。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青椒牛肉丝成为了我的拿手菜,低脂少盐、口感嫩滑、口味丰富、辣中带麻,实乃居家隔离家常就餐必备之良品。


无奈家中有味觉灵敏之人,时不时地给我挑挑毛病,并能指出哪一次料酒放少了,哪一次酱油没放够。虽然有点儿受打击,但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吃妈妈做的饭长大,我也能察觉出她厨艺的变化。


直到有一次准备做蛋糕的时候,我才意识到中餐和西式糕点之间的差异,以及厨艺不稳定的缘由。


做一顿川味青椒牛肉肉丝,除了牛肉和青椒外,还需要近十种基础材料:食用油、淀粉、姜、料酒、蚝油、生抽、干辣椒、花椒、盐等等。而蛋糕需要的材料包括:低筋面粉、鸡蛋、牛奶、白糖、色拉油等。


原材料复杂和使用的高频次,注定了我们在做家常菜时不可能对每个原材料进行精确的度量来确保输出的准确性,退而求其次,“差不多”这个词,贯穿始终。


从做饭到投资,差不多的理念好似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胡适曾经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讽刺中国的差不多文化。文章中差不多先生是全国人民的代表,他经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


他小时候把红糖买成白糖,把山西说成陕西,把钱铺里的千写成十,坐火车迟到两分钟,他都是用一句差不多糊弄过去。可结果,有一天差不多先生病了,找不到东街的汪医生,就把西街牛医生找来了,他想都差不多,是医生就好。结果这位牛医生用医牛的方式成功治死了差不多先生,临死他还说:“活人同死人也差不多,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何必太认真呢?”说完他就气绝了。他死后,大家都很称赞差不多先生,事事都看得破,想得通,不计较,不认真,最后大家给他取法号,叫圆通大师。


回到做饭这个话题,如果说输出菜品的不稳定源于变量的数量和定量的模糊,而变量的多寡与定量的模糊呈现一定的关系,那么,是否可以减少变量的数量,将定量明确,进而带来输出的稳定性呢?牺牲了口味的层次,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是否会对原材料提出更高的要求?


说人话,就是选择新鲜的食材,简化做菜工序,降低出错的概率,保证菜品的品质。最终,新一轮的家庭谈判在友好的氛围中进行,新的策略顺利通过。


如果把上面的过程抽象出来,大致是这样的决策框架:

  • 如果我们不得不在不确定性的前提下做出抉择,则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 如果错误是不可避免的,在简化的条件下(形成新的具有不确定性的知识)时,最好我们能知道犯错误的频率(对不确定性量度的知识)

  • 这样的知识能够用于找出制定决策的某种规律,从而使我们减少盲目性使做出错误决策的频率最小,或者使由错误决策产生的损失最小。


即:不确定的知识+所含不确定性度量的知识=可用的知识。


我们所学习的投资,也遵从同样的逻辑: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选种播种,估算可能出错的概率,在寒冬中期盼盛夏瓜果满园。



关于老唐和他的新书


老唐又出新书了,喜欢并认可他的人认为又是一年的知识盛宴,质疑他的人,可以找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理由。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日拱一卒的魔力在老唐的身上发挥的淋漓尽致,也激励着天南海北的小伙伴们砥砺前行,我也坚定的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老唐的书的指引下,相信知识的力量,遇见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经济学逻辑的起点是“经济人假设”,《自私的基因》告诉我,所有的无私是包装之后的自私。无私与自私,是两个带有道德色彩且又无法被明确证明的词,用在老唐身上都显得极端的不公允。


于我而言,老唐的免费分享和他的书一样,带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我甚至觉得,老唐的获益可能远远小于其他受益方的获益之和,而我,也是千千万万个受益方之一。


感恩老唐,让我们在充满诱惑和险象环生的市场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让我们从迷茫与焦虑中释放去追寻知识与价值,也让我们发现了这个世界中的同路人收获了友谊和快乐。


感恩有你。


以上。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